Periophthalmus modestus和香港其他幾種彈塗魚的行為其中一個不同之處,是水漲時,其他彈塗魚會藏匿水中的洞穴中、P. modestus依然設法令自己保持在水面之上,P. modestus的陸棲性最強。
據1995年發表的”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behaviour during high tides in Periophthalmus modestus”(Y. IKEBE 1 &T. OISHI ) ,
P. modestus 由春季至夏季期間在潮漲時吸附岸壁的數目,在氣溫上昇時增加,氣溫下降時減少。
而氣溫與水中溶解氧成反比,同時與魚的新陳代謝成正比,
因而得出結論,氣溫上昇,P. modestus耗氧更大,水中溶解氧卻減少,
所以在高溫日子的潮漲時,P. modestus都保持身體在水上,更有效地用皮膚呼吸空氣中的氧,是一種適應陸棲的行為。
2006年,台灣蘇珊慧發表《漲潮期間跳彈塗離水上岸行為之探討》中,提及『當水中有捕食者存在時,跳彈塗離水時間顯著較長、入水次數顯著少於對照組。』,認為『生物性因子(水中捕食者)對跳彈塗在漲潮期間離水上岸行為的影響效應超過非生物性因子的影響。』,即是P. modestus潮漲時依然棲身水面之上是為了逃避水中水中捕食者大於是氣溫及溶解氣的原因。
我就覺得,逃避水中捕食者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在水中時,牠們可以是藏在泥洞中,
如除去捕食者因素,環境因素(氣溫、溶解氧)才是重要因素。
P. modestus喜愛陸棲多於水棲,就算遇險,牠們都寧願在水面之上彈跳逃亡,也不肯入水游走,水漲時,岸壁,紅樹林枝幹都是牠們保持在水面上的平台。
而紅樹林總會生長到高出高潮線的高度,即是總有露出潮水的部份,而且又可以與岸邊保持距離避開陸上捕食者,所以是P. modestus在潮漲時的理想棲所。
Periophthalmus modestus水漲時吸附在紅樹幹上,相對低潮時不太活躍,體紋也起了變得,由斜斑紋轉為低調的素色及不起眼的小點,不知會否令一些人誤認為另一種彈塗魚。
名稱方面,如果依然舊稱為廣東彈塗魚,又不能配合學名意思,modestus是拉丁文modest的意思,可譯為樸素,可稱之為樸素彈塗魚。或跟台灣稱之為跳彈塗魚。

身為一條魚,竟然咁唔鐘意落水,更要爬樹避開潮水,都算奇特生態之一。
[
本帖最後由 SimFish 於 2009-10-28 22:0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