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技術上補貼了很多資金, 最少補貼一半以上, 一般農民漁民只需要出很少錢便可以購買不同的昂貴的設備和器材, 以應付日常的必需, 在政府網頁或WWF都可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 如果認識到農民漁民便可以知道多d.
在農業方面, 香港很多農田的面積非常細, 用咁多補貼生產相對少量的優質或有機的農產品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很值得, 而且部份農場附近都是廢車場, 馬路等等, 污染很嚴重, 所以我不知道在附近生產的農作物的污染程度嚴不嚴重, 當然政府常常都有檢驗, 但能相信港府多少呢? 港府的標準對我們的健康可靠嗎? 經濟和生態上補貼是不是值得和可持續?
在漁業方面, 香港的魚產品都差不多被完全消耗, 很多地方以前盛產, 現在都沒有了, 政府用超級多的補貼, 使漁民能購買到很先進的捕魚船, 能到遠洋不計後果地大量捕魚, 破壞生態的罪行可說是十世都彌補不到, 對別的國家或下一代很不公平, 而政府一直完全不理會很多問題, 幻想問題可隨時間解決, 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實在差無可差.
在技術上補貼一半以上的資金, 所以有補貼的感覺, 而利用咁多補貼以有漁農產品低於成本的價格, 所以有傾銷的感覺, 不過傾銷可以指大量生產以逹到價錢遠低於成本, 同時令其他本土國家的小農小漁民不能生存, 在這個定義下, 香港的漁農業在某些方面都不至於傾銷, 不過用咁多補貼才生存到, 暫時我都未能分析到是否值得和環保, 同時, 當我遲些有了立場時, 也可推展到外國的傾銷, 究竟是錯是對, 對全球的自然環境是不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