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 都好o岩 feel

2010年12月6日 香港攝影節2010:《碧海‧藍天‧穹蒼》潛水、鸛鳥、天文攝影展 開幕
香港首個把
三種不同生態攝影一起呈現的展覽,100張作品來自香港觀鳥會、香港天文學會及潛水界攝影人士。
攝影從來不受地域限制,有人願意上天下海,為的是要捕捉石屎森林所找不著的可愛之處。水底攝影到底怎樣在洶湧的浪濤中保持不動,準確對焦拍下小丑魚一家三口;觀鳥攝影師會要守候多少個早上,才等到冬湖冰面上一雙白鶴路過,繼而有靈魂地交頭接耳;面對遙遠的太空,縱然每年都有人因拍攝月食而弄至雙目失明,但每晚原來都有人在花園仰望天際,年月無間地記錄月球的變化。
「香港攝影節2010」將舉行不同講座,除了讓大家接觸經攝影師特別改裝的拍攝器材外,還將揭開三項攝影的神祕面紗,分享箇中的小故事,從而令人了解穹蒼下的人類有多渺小。當你步出展區,你會更肯定大自然是需要人齊心保護的。
策劃: 香港攝影節2010
主辦: 香港攝影文化協會
合辦: 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策展單位:
香港天文學會、香港觀鳥會、潛水愛好者 查詢電話: 2777 1955
網址 :
http://www.hkphotofest.org/events.html講座
《水底世界》
《水底世界》
宇宙正不斷地澎漲,最後結果會是怎樣?生命由零開始?人類在宇宙中又是否獨一無二呢?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溫度能保持不太冷又不太熱,因為太陽和地球的距離遠近正正恰到好處,令水份保持液態,才能孕育出藍地球,孕育無數的海洋生命。如果人類愚昧地破壞大自然,污染河流和海洋、濫捕海洋生物、破壞食物鏈,最終只會使大自然失去應有平衡自食惡果。今次攝影展覽是要喚起人對海洋的感覺和尊重,展示出她的神祕和偉大,人類並不能獨佔海洋,而是要與各樣生物共存。
內容待定
日期: 20 10年12月18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半
地點: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4-03A 活動室
講者: 陳志威(待定)
《觀鳥‧觀世界》
《觀鳥‧觀世界》
香港面積雖小,卻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地方。香港不僅是一個現代化都市,更是世界知名的觀鳥勝地,香港現時的野鳥紀錄已超過五百種,種數佔全中國約三份之一、全球的二十份之一。無論身處何地,觀鳥都可以讓我們融入大自然,體會色彩斑斕、變化萬千的鳥類世界,就讓我們藉觀鳥來探索香港最美麗動人的一面吧!
講座將介紹何謂觀鳥、鳥類的常識、香港鳥類現況、觀鳥熱點、觀鳥基本技巧、以及香港不同環境常見的雀鳥,例如水鳥、林鳥、田鳥及市區常見的雀鳥,講座伴以大量雀鳥的圖片,令參加者對香港鳥類有所認識。
日期: 20 10年12月18日(待定)
時間: 下午5時至6時半
地點: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4-03A 活動室
講者: 羅偉仁(香港觀鳥會項目經理)
www.hkbws.org.hk
名額:
50人
查詢: 2777 1955
講座
《一張天文照片的誕生》
《從魚眼到十四萬五千》
天文攝影的對像,距離從大氣層至無限遠,視角大小由三百六十度至零點零幾秒一角秒以下,所用儀器由普通三腳架到精密赤道儀、焦距從魚眼鏡到數萬毫米甚至十數萬毫米(合成焦距)。美麗而富啟發性的天文照片 ,加上詳細拍攝資料,得出的不單是「天文風景照」,而是具科學價值的觀測記錄。
天文攝影是一整套技術,不論使用膠卷或數碼攝影器材,要拍攝一張具水準的天文照片,儀器與技術同樣重要。是次講座將由選擇拍攝的儀器開始,講解一張天文照片的整個拍攝程序,以及後期圖像處理。
日期: 2010年12月19日
時間: 下午3時半至5時
地點: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4-03A 活動室
講者: 劉佳能。(前香港天文學會會長,酷愛拍攝高倍行星月球。10年前放棄菲林,走進數碼攝影世界,開始以天文照片製作各種天文教材,近年專注於天文教育工作。)
www.hka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