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半年,重遊東涌,部份植株已被園藝工人移除,還好,找到兩棵,終於可以確定是琴葉榕了。
根據《中國植物誌》所載:
51a.琴叶榕(原变种)图版32:6-8
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 pandurata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产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生于山地,旷野或灌丛林下。越南也有分布。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根据Forrest 8354的记录,显系误定。
51b.全缘琴叶榕(变种)全叶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图版32:9
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 holophylla Migo in Bull. Shanghai. Inst. 14: 329. 194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 155. 1982, in clavi; 浙江植物志2: 93, f. 2-121, 1992.
本变种叶倒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中部不收缢;榕果椭圆形,直径4-6毫米,顶部微脐状。花果期同上。
我国东南部各省常见,广东、广西偶见并向var. pandurata过渡。
葉片中部不收窄的是 Ficus pandurata var. holophylla (見#1, 3, 4), 中部收窄的是 Ficus pandurata var. pandurata (#6), 在 FOC 中,則已將兩者合併。
個人觀察,葉片中部收窄不收窄,不應是鑒定的依據,將兩者合併是有道理的。
除以上兩個地點外,早前亦曾於香港東北部發現其蹤影,似乎是村邊常見的品種,可能是因為其葉片集合了台灣榕、變葉榕和白肉榕的特徵,而被忽略了。
互相比較,台灣榕葉較膜質,變葉榕葉較窄長,白肉榕則較晶瑩通透。
[ 本帖最後由 Windy Fung 於 2016-10-6 22:4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