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 2007年開始時我還只是一個觀鳥初哥, 很多雀鳥也不太懂。
去年學校有project做了bird survey, 還算學懂了一些常見雀鳥, 不過實在太多東西沒見過, 太多地方沒去過, 對市區雀鳥以外認識不深。
一月二號才考完試, 之後有一個假期外出觀鳥
一月初時跟同學去了蒲台島觀鳥, 鳥況一般, 觀鳥技巧(當然還有攝影技巧)還沒夠熟練的我只看到(&影到)一隻紅脇藍尾鴝:

雖然牠很友善地走得很近, 不過全部相片都因為手震鬆鬆濛濛..
一月中時到訪石崗, 全部人除了我都看到了普通朱雀, 不過還好我靠自己找到了一隻不知名雀鳥, 還要(好像是)只有我看到呢。

詳細查過後應是赤腹鶇, 這次應該是第一次靠自己找到好東西吧。(當然那時還未能現場辨認.)
之後第一次進入米埔幫忙數黑臉琵鷺,又有去過塱原, 那兩星期確實是大開眼界呢。
三月時參加了兩個比賽, 分別是bws的24小時觀鳥比賽及wwf的米埔mini-bird race.
24小時確是十分累, 到過了豐樂圍、尖鼻咀、大埔滘、梧桐寨、塱原及米埔,因為時間緊迫, 大多都是草草看過就罷。
最難忘的應該是牠了:
四、五月時開始課餘時自己拿著相機跑上港大後山龍虎山去玩,
那時攝蝶、蟲居多,
開始感覺自己攝影有點進步了。
有一次有幸看到壽帶鳥, 開心死。
大概是四月時來到hkwildlife看相片的吧。
六月時開始自己摸上大埔滘, 夏天的大埔滘當然沒什麼好看(還要對一個觀鳥半初哥來說), 最後通常都是去攝昆蟲。
這時學了一點辨認蝴蝶, 不過現在仍在努力學習中。
當然少不了常在悠閒地曬太陽的變色樹蜥。
七月尾用了個多月暑期工的錢去買了一支nikon 384,非常肉痛, 發誓要經常帶它出去才值回它的價錢。
剛好當時捲起影白胸翠熱潮, 當然帶了去「試鏡」。
那支sigma 70-300 macro 因為我不想它浪費掉, 把它借了給一個沒tele鏡的同學, 現在(可能)安穩生活中..
八月不知為何喜歡跑到塱原曬太陽....
九月初在蒲台遇上版友Helen, Allen & Wallace, 感謝他們我才能在蒲台大豐收呢
還是要貼一貼這隻過了四點半才跑出來的戴生...
十月一開始, 幸運地影到(可能是)HK 1st photo record的斑姬啄木鳥。
不知鳥會會不會拿這張相放進明年的新攝影圖鑑呢?
十一、十二月當然少不了自己的密集外出觀鳥、神奇公園歷險記和最近的龍尾行動。篇幅所限, 而且大家應該都各有感想, 我就不多說了, 就此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