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報告話龍尾灘冇咩特別, 係一個好common泥灘。
有些不了解龍尾灘的人也一樣會問, 龍尾灘有咩咁特別,
點解要極力保留。
咁啱有人問起同樣問題:
『龍尾灘與本港其他地域相比,它更值得保留的地方在哪?』
不如在這回應一下, 順便埋話畀果啲『專業生態顧問』知。
龍尾之所以有咁豐富生態, 首先緊係同地理地質有關,
其次同其他同類地方比較優勝之處, 就是它是香港一個最交通便利的高生態泥灘。
地理環境:
A 地表土壞多樣化, 包括幼沙區、粗砂區、石礫、礁石等。
提供各了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生物, 包括環節類、軟體類、甲殼類、棘皮類等潮間生物的棲息處,
岸上海濱植物帶亦是吸引昆蟲雀鳥棲息, 特別一些海濱昆蟲, 包括香港首次發現, 列為瀕危的虎甲
另一特別次處, 是散佈潮間及淺水潮下帶的大量碎礁石群, 吸引了大量近岸魚類,甚至一些離岸魚類幼魚來棲身。
情況有如海中放了大量人工魚礁, 吸引魚群聚居一樣。
礁石群同時亦是大量雙貝類、螺貝、管蟲、海鞘、海綿等無脊椎動物棲身之所,
而兩旁的溪流及去水渠, 亦為龍尾提供了一個鹹淡水帶,
成為需要鹹淡水生境的魚類(包括多種鰕虎魚)及貝類棲息繁衍之地。
溪流,亦成為部份有降溯河海習性的水生動物, 如日本毛螯蟹重要的繁殖地點。
不同種類物種聚集, 強化食物鏈, 進一步又令生物更多樣化。
如生境受到保護, 不被人為干擾, 龍尾生態將會更豐富,
回復老村民形容為魚蝦蟹隨處可見, 成為珍珠蚌產地的地方,
到時亦會吸引更多陸上動物及飛鳥來覓食, 支持更多樣化的生物群。
B 地理上屬於半閉式泥灘, 水流緩和, 生境相對於開放的石灘海岸較穩定。
適合作為很多物種幼生孕育地方。
另外, 經多年土壤沉積, 形成潮下潮間一大片平緩軟底地帶, 成為海星理想的棲地。也是龍尾成為海星灘的一個較獨特條件。
社會性環境
人類在觀察這些以上生物時, 亦較安全, 當退潮時, 還會留下大小潮池, 遊人不必涉水,
便能欣賞到原本是海底的潮池中的海洋生物, 如很少香港人親眼見過的美麗海蛞蝓。
而且總面積不大, 只長二百米,遊人不需毫大量體力四處行走, 便能在觀察到以上密集其中的所有生物。
加上交通便利, 附近亦已有足夠旅遊設施, 實在是香港一個不可多得, 生態豐富而又容易到達的天然海岸。
香港幾乎己找不到有齊所上所有條件的泥灘了。
所以龍尾絕對是保留, 作海岸生態教育、保育、及旅遊的上佳地點。

潮退時, 裸露於龍尾灘陸上, 看似雜亂的碎石群,
在潮漲淹蓋時, 猶如成千上萬的『小魚礁』,吸引了小型魚類及各種無脊椎動物棲息於此。
[
本帖最後由 SimFish 於 2008-11-19 14:22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