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虎山陸上觀豚
(明報)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05:05
【明報專訊】我們從小就認識海豚,小時候在海洋公園 看海豚表演,牠們懂得頂球,又懂得向觀眾擺尾揮手,精彩的表演給許多人留下難忘快樂回憶。跳出海洋公園,真正的野生海豚,又是怎樣生活的呢?大澳一年四季也有很多中華白海豚 出沒,今次介紹的大澳虎山觀豚徑,在山徑上可俯瞰伶仃洋,海豚自由自在在大海暢泳,時而躍水,時而舉頭探視,「表演」一樣精彩。觀賞海豚後還可順道探訪大澳水鄉,一天假期充實又有意義。
「其實,中華白海豚一直很努力和我們一起生活,否則在城市發展帶來這麼多破壞的環境下,牠們早就可以去別的地方,不用留在這裏。」——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委員何宗信
在香港經常出沒的鯨豚類動物,只有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兩種,但一直以來,中華白海豚較為人熟悉,觀察海豚也以中華白海豚為主,原因是江豚比中華白海豚害羞,在水中的動作不多,有時只會在近水面處徘徊,儘管呼吸時也會把背部露出水面,像一個「光頭」車胎,但動作十分迅速,轉眼便不見了,難以觀察。所以普遍市民對香港海豚的認識,主要是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既不是白色,又不是中國獨有,名字由來實在讓人費解。中華白海豚其實是本地的稱呼而已,牠的正式學名是「印度 太平洋駝背豚」,因為這品種的分佈覆蓋整個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岸的近岸水域,牠們的近親是大西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之名字起源
中華白海豚樣子可愛,全身呈粉紅色,這個粉紅賣點,是因牠們游動時,接近表皮的血管膨脹以助散熱所致,血管令牠們的皮膚看來白裏透紅。因此,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估計,中華白海豚的名字由來可能是昔日的漁民看到死去而皮膚「變白」的海豚,中華之名則可能是以為牠們是中國獨有而得來。
香港的中華白海豚數目大約有100多條,整個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目約2600條(香港計算在內)。每條海豚的粉紅深淺度不一,較活躍的海豚,體色也會較為粉紅。不過,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BB,身體是深灰色,少年階段時全身滿佈斑點,踏入成年階段,才慢慢變為粉紅色。
江豚白海豚 各有盤踞地
中華白海豚和江豚一年四季也會在香港及鄰近水域出沒,中華白海豚喜愛河口生境,故主要生活於受珠江淡水流影響的區域,大小磨刀洲、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大嶼山 西面及南面一帶,都是牠們的重要生境。江豚只在香港南面及東面水域出沒,不會在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一帶出現,所以很少機會看到牠們在同一水域碰頭。
文: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6/4/lguw.html
[
本帖最後由 leo2004 於 2010-11-28 11:1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