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報告有關植物的部分發現若干有疑問的地方,
時間可能趕急了一點, 未知會否有其他網友一起提交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EIAR) 內 第9.52段,
其中提到文獻(均是Sha Lo Tung Development Co. Ltd, 1993及1995 的資料)記錄有
451種植物.
但此次調查, 由2004-2010年間只記錄了
427種植物 (EIAR 第9.7.1段).
由於找不到90年代那兩筆資料中451種植物名單, 故此只能從數字上看到最少有24種植
物品種不見了.
同時間報告內(EIAR 第9.5.2段)提到15種受法例保護或名列中國植物紅皮書內的品種.
其中有10種竟然在2004-2010年間未有記錄(註1).
在2004-2010年找不到的植物品種中有些引人生疑的地方:
1.
Goodyera procera 高斑葉蘭
為本地溪間常見的品種, 按理在溪間找不到的機會十分低.
2.
Spiranthes hongkongensis 香港綬草
Spiranthes 屬在香港有兩種, 不時出現在郊區路旁或草擬.
報告中完全沒有記錄是有點出奇.
3.
Viburnum hanceanum 蝶花莢蒾
本人於 2007 年曾在EIAR Study Area內拍到開花的植株.
4.
Artocarpus hypargyreus 白桂木
調查中既然記錄了較少見或容易忽略的二色菠蘿密
A. styracifolius
而找不到本地常見及在以往曾經記錄的白桂木, 十分奇怪.
報告中亦未有提及或找出此10種受保護植物失踪的原因.
對於有關當局要單憑此報告內的資料作決定是否審批的話, 其情況實如瞎子摸象.
還請當局以審慎的態度處理此申請, 否則此SSSI必終失去其生態價值.
註1:
其中2種找到的植物應是同物異名, 故此有不同的學名,
奇怪是2004-2010年間不同時間也遇不到杜鵑花開花的時間.
Cleisostoma teres -> Cleisosoma simondii
Aristolochia fordiana -> Aristolochia tagala
Rhododendron simsii -> Rhododendron 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