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ommy 於 2017-4-27 13:39 發表
以上提過嘅動物, 有唔少係確確實實喺香港出現過
但我地已經冇辦法肯肯定咁去知道what have we lost
重新引入呢d物種, 我相信唔會係短期內(5-10年)發生, 因為有太多問題要解決
但長遠對香港次生林生境幾重要
至於 ...
其實香港近一兩百年內仍然存在的哺乳類動物,大都在文獻內有記錄
香港有不少megafauna,其實是到二戰前後伐林摧毀>90%本地樹林的時候才在本地絕跡
至少大靈貓(五間狸)、赤狐 等幾個物種肯定曾經在香港出現過
而這類物種,其實附近地區仍然有相當可觀的族群,重新引入絕對可行
但引入這些物種究竟能否解決seed dispersal問題,值得相榷
上面你引用的文章其實都有提到,香港堅果類植物的seed dispersal應該由rodents負責
而rodents的文獻記錄遠較megafauna差
引入未能證實在香港曾經出現過的物種爭議肯定大
現時漁護署對重新引入的態度肯定是傾向謹慎
但終日話要繼續研究,要繼續研究,其實亦非可行之計
The clock is ticking,重新引入有時限,越遲做越多物種受牽連
以植物角度,數一數,原生殼斗科36種
其中3種似乎已經一段時間無出現過(白櫟、鼠刺葉柯、苦櫧)
另外17種分佈狹窄或少見樹苗(麻櫟、木薑葉青岡、油葉柯、櫟葉柯、廣南柯、耳柯、厚斗柯、尖葉柯、雷公青岡、福建青岡、櫟子青岡、檳榔青岡、吊皮錐、毛錐、栲、甜櫧、米櫧)
個人觀察,上述不少物種大有可能在一兩代內消失
其餘16種分佈比較廣而且數量稍多,有機會如某些南美evolutionary ghosts般在物種消失後存在一段長時間
但就算樹苗比較多的物種(例如竹葉青岡),亦似乎只能靠落果發芽繁衍
如果將安息香科、茶科、樟科 等納入統計
情況就更加令人擔憂
至於第二個問題: 阻止溼地演化成密林工作由誰負責?
正正因為我地唔知道what have we lost, 好多以前發生喺本地嘅ecological process已經"失傳"
勉強要搵嘅, 水牛可以嗎?
但其實除左濕地, 仲有其他生境面臨同一個情況
好似高地嘅grassland/shrubland, 同樣support特別嘅物種(e.g.大草鶯)
但理論上呢類生境係會慢慢success到woodland
咁我地又應該點做呢? 係制止natural succession? 定由得佢?
米埔印象中有project用水牛維持濕地生態價值
效果如何?
香港的高山草坡生境究竟會否全部經由succession變成密林,其實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我兩派意見都聽過,有一派覺得本地部分地區雨量/風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succession
但無論如何,succession在不少山地生境絕對正在以頗快的速度發生
而如果要在大帽山紅花嶺大幅移除林木保護大草鶯,肯定惹來反彈
甚至幾年前有關當局打毒釘殺死大頭茶保護香港杜鵑,已經引起不少爭議
外國當下流行的一個concept,rewilding,即重新引入,甚至從外來引入相關megafauna, and let them do the work
但香港一來生境規模太小,二來根本未確實知道當初高山草地、濕地究竟是何以維持
要做rewilding,未必可行